“团圆粿”是上饶历代传统名菜之一。是信州人过年丰盛餐桌上一道特色菜。“团圆粿”端上桌往往摆放在显眼的位置,因为“团圆粿”寓意象征着“团团圆圆、合家欢乐。”实际上“团圆粿”又是春节待客一盘受欢迎的菜肴,不论是炒或是带汤煮,或者是单独蒸都好吃。甚至有时客人还会主动提出“再来一盘”的要求。还有许多从外地赶回上饶过年的人说,没有吃到“团圆粿”,还不能算回家过年。
信州人对“团圆粿”情有独钟,所以很多信州人从小就爱吃“团圆粿”。快过年的时候,许多小朋友都会经常地问母亲或奶奶“我们家什么时候蒸团圆粿?”当知道家中大人决定蒸团圆粿的那天,那整天就不想出去玩了。围在母亲的灶前,看着她蒸团圆粿,然后急不可待地大口大口尝吃着那刚蒸出来的团圆粿,热气腾腾,柔软嫩滑,口感特香。大部分家庭往往那一蒸或第二蒸新鲜的团圆粿,都会在一家人的热热闹闹开心品尝中吃光了。吃了一口团圆粿,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想到:要过年了!
信州人自家制作的“团圆粿”,主要是用质量好的红薯粉和成糊状,并拌如五花肉丁、芋头丁、荸荠丁、香菇丁、冬笋丁、红萝卜丁、墨鱼丝和虾米等食材,搅拌均匀,以黄酒、酱油、盐等调味,揉成8公分左右的小球,上锅蒸熟即可。
关于团圆粿的来历,信州民间有这个样一个传说。相传很久以前,家住枫岭头月岩下的张大爷,他有五个儿子,分别住在几个地方。有一年,眼看就要快过年了,他与老嬷商量,今年到到底在哪家过年好呢?正商量着的时候,只见家住王家店的老大提了几斤肉回来了;一会儿,老二也从湖村赶来了,手里提了十多斤芋头,满头是汗;下午,老三从湖村的荸荠塘赶来,用菜蓝装了满满一篮的荸荠;接着老四带着老婆双双从塘边村也来了,各人提着两条新鲜活跳的大鱼;前脚尚未落定,后脚就跟来了住在灵山的老五,夫妻俩带着刚周岁的小孙子,挑了数十斤刚挖的冬笋。两位老人看着五个儿子都回来了,不由得心花怒放。原来这一天是腊月二十四,是上饶人过小年的好日子。乐开了花的老母亲忙从房间里提了番薯粉出来,招呼着两个媳妇到厨房,一起做起山粉粿。一个刨芋头、一个切肉,老太婆自己剥冬笋,三个人一齐上阵。到了晚上,香喷喷的山粉粿蒸好了,一家人围坐在一桌团团圆圆过小年。席间老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辈们说:“山粉粿是叫团圆粿。蕃薯粉把肉、芋头、冬笋、荸荠紧紧粘连在一起,以后不论我们两位老人在或者不在,你们每年过年都要做团圆粿。看到团圆粿,就会想到我们俩位老人。”五个儿子过年时候都要做团圆粿,平时相互来往也更加密切了。就这样,一代一代传下来,竟形成了一种上饶地方过年做“团圆粿”的风俗。现在信州人过年,家家户户都要做象征全家团圆的团圆粿。后来又流传到广信府的七个县,所以团圆粿在民间又被称作赣东北一粿。